美国右翼媒体人查理·柯克遭遇袭击的事件,最近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此次袭击的嫌疑人,泰勒·罗宾逊,曾是一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荆叶优配,还获得了高额奖学金。这个本应拥有光明未来的年轻人,怎么会变成了枪击事件的嫌疑犯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从优等生到人生的低谷
泰勒·罗宾逊出生在美国犹他州的一个摩门教家庭,家里对他的教育要求非常严格,成长的环境也十分保守。从小,他就是学校里的“优等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获得了价值3.2万美元的奖学金,顺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按理说,他的未来应该一片光明。然而,大学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样顺利,仅仅读了一个学期后,他突然退学,开始了“宅家生活”。 辍学后的罗宾逊,人生的轨迹迅速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沉迷于射击类视频游戏,如《光环》和《使命召唤》,并尝试学习电工技术。电工虽然是个稳定的职业,但与他原本攻读的工程学专业相比,显得有些“降级”。根据英国精神科医生拉杰·佩尔绍德的分析,这种人生的“滑坡”可能导致罗宾逊对社会上那些看似成功的人产生了深深的怨恨。 孤立与极端化的恶性循环 辍学后的罗宾逊,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几乎与社会完全隔绝。他沉迷于网络和射击游戏,特别喜欢扮演“狙击手”的角色。这些游戏中的“掌控一切”的幻觉,可能对他产生了负面影响。佩尔绍德博士指出,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可能对情绪容易失控的人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误以为自己也能像游戏角色一样掌控局势。 而更加严重的是,罗宾逊的孤立生活让他失去了与社会的互动。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往往通过社交活动或参与政治运动来表达情感,这种互动有助于情绪的宣泄和缓解。然而,罗宾逊的“宅家生活”让他没有这样的情感出口,他内心的怨恨逐渐积累,最终变成了极端的行为。 嫉妒心理与目标选择 查理·柯克成为罗宾逊袭击的目标,实际上也与柯克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柯克是美国右翼的标志性人物,拥有数百万的支持者和巨大的影响力。精神科医生卡罗尔·利伯曼指出,像罗宾逊这样的枪手往往会因嫉妒心理而选择攻击那些象征着成功的人,通过伤害他们来宣泄自己的挫败感。 罗宾逊的辍学、职业的“降格”,以及与社会的疏离,使他对自己的失败感到愤怒。而柯克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恰好成了他发泄怒火的“目标”。对罗宾逊来说,柯克不仅是个人成就的象征,也是他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反映。 案件最新进展案发后,罗宾逊逃亡了33个小时,期间警方悬赏10万美元寻求线索。最终,在父亲和牧师的劝说下,罗宾逊向警方自首。目前,尽管罗宾逊拒绝配合调查,但他的跨性别伴侣正在协助警方了解更多情况。 泰勒·罗宾逊的堕落,从一名优秀的学霸到犯罪嫌疑人,反映出的是一个年轻人在家庭、社会和个人挫折中逐渐迷失的过程。虽然他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但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那些逐渐走向孤立和极端的人群。当社会的支持系统失效时,孤立的愤怒很容易转化为极端的破坏力。
发布于:天津市网眼查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