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典与我:父子成长的故事佳禾资本
我的儿子刘典的最新著作《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刚刚出版,市场反响热烈。第一天,首印的一万本就被抢购一空,出版社紧急加印以应对需求。全国各地纷纷邀请他做演讲,他的生活变得像“空中飞人”一样忙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没有停歇。
有一天,刘典突然打电话给我,说:“爸爸,你能给我的新书写篇书评吗?”我回应说,网上已经有很多书评了,我没必要再写了。他却坚持说:“很有必要,写一下你对我的栽培。” 这让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过去他几乎从不承认我对他的影响,甚至如果内心认同,表面上也不愿表现出来。听到他这样说,我感到一种被认可的喜悦,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工作者,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我们家,通常会认为儿子的成长归功于他母亲的培养,而我往往不敢争功,总是把一切深藏心底。直到今天,我们夫妻俩的默契就是:我虽然在儿子的成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更大的功劳是她的。我的爱人一直坚信,不仅是儿子,连我也是她培养的结果。没有她,我们父子也许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们都乐于接受这个共识,因为我们家一向是她一元化的领导。
总的来说,我们家从不内耗,总是团结一致地向前走,稳步前进。
展开剩余84%那么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和儿子刘典的故事。
1992年我大学毕业,同年结婚,第二年儿子刘典出生,他比我小23岁。那时,大学规定学生不能结婚,否则我成为父亲的时间还会更早些。
儿子从小就聪明,得益于他母亲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培养。他从小爱读书,渐渐养成了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母亲在他的教育上非常用心,德、智、体三方面都不放松,严格要求他。她是典型的严母,而我则是慈父,完全是“天下罕见”的那种。
我爱人教儿子的,是实用的知识,给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我教儿子的,更多的是方法和思维。比如,我教儿子下象棋,要求他走一步棋,要看到三步甚至十步,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如果他能够看到三步,那就相当于学到了数学的排列组合,如果能看到十步,就有了微积分的底蕴。
我的教育理念是佳禾资本,世界充满变化,我们必须在变化中找到正确的目标,精准判断、应变自如。象棋的技巧,实际上是训练一个人如何深刻把握事物的运动规律。
我一直骄傲地说,我有两个得意的象棋弟子,一个是儿子刘典,另一个是我的弟弟刘兴亮。小时候,兴亮就能在象棋比赛中稳稳地战胜许多年长的高手,甚至被乡亲们称为神童。刘典也不例外,从小学起就能轻松破解公园里老年棋手设置的难题。
随着年纪增长,兴亮和刘典都曾想和我对弈,但我总是拒绝。怕他们赢了我,面子上不好看。于是,我提议,他们要想挑战我,必须要弄个大型赛事,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我可以在家喝茶,边喝边出招,旁边的人跑来跑去传棋给我。哈哈!
这两个孩子都非常爱读书。我曾告诉他们,读书不只是为了享乐,还要学会思考和写作。没写书,哪来新的书呢?如今,兴亮已经出版了二十一本书,刘典也出版了六本。而我,已经出版了四十三本。我们刘家人里,很多人都出版过书,比如我哥哥、姐姐、妻子等,但我、兴亮和刘典稳居前列。
刘典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出版书籍,比我和兴亮早出道。他曾对我说:“爸爸,你是前浪,我是后浪,咱们一起浪下去。” 我笑着回他:“我这个前浪要一直浪下去,不让你把我拍到沙滩上!”
我爱人曾建议我应该谦虚一点,但我告诉她,我还没有伟大到需要谦虚的程度。真正的父亲,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榜样。我的“狂”其实是在展示一种克服困难的豪迈和勇气。孩子们要知道,只要心怀雄心,方法得当,绝不言败,才能打破一切障碍,走向成功。
在刘典成长过程中,我既是父亲,也是朋友。我们讨论知识、交换思想,他会向我倾诉他不愿告诉母亲的心事。我从不对他讲大道理,因为他已经有足够的智慧来理解这些道理。记得他高二时,就已读完了《二战全史》,他跟我聊起细节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他能记得如此清楚。大一时,他通读了《罗马史》,讲得如数家珍,连我和他妈都惊讶不已。
大学期间,刘典已经是全国著名报刊的常客,十几次登上央视,发表过百篇文章,青春年华没虚度。
工作后的第一年,刘典回家过春节,带回一堆历朝历代的经典奏折,他一遍遍地琢磨,细细品味。我爱人曾问:“读这些有啥用?”我告诉她:“这才是真正的好文章!大臣上奏折,要既简洁又有深度,写得太长,皇帝没时间看,写得太短又不够清晰,而且稍有不慎,语气不对,可能会掉脑袋,写作难度可想而知。”她听后恍然大悟,赞同我说的。
刘典上大学后,我们家就开始经常开会,我是召集人,总是讲规划、谈学习。这些会议,一开始他并不愿参加,后来回到家里,他主动要求开会,自己成了会议的主持人,讲述自己的成长与学习成果。看到他逐渐成为家庭会议的主角,我爱人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热烈。
这些年,刘典不仅出版了六本书,还在很多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他的文章也多次出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前不久,新华社的通稿中对他进行了长篇报道,几乎全国的省报都转载了这篇文章。我激动地给刘典打电话:“你能被新华社如此报道,真了不起!”他淡定地回应:“爸爸,这对我们家来说,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吧。”我笑着说:“对,非常正常。只是爸爸开心得有点不正常了。”
刘典不仅成就非凡,还找到了一个学霸儿媳。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貌端正,三观正,家庭关系融洽。我和她的父母相处得也很愉快,大家有说不完的话。
我非常喜欢我的孙子,他才六岁,但已经非常聪明,记忆力极佳,爱学习。甚至我的父母都说我对孙子太溺爱,笑称我是“贱骨头”,我则调皮地回答:“头颅无悔,肝胆不忘。”
这就是我与儿子刘典的成长故事,一个关于教育、梦想和爱的故事。
至于刘典的新书《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它详细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发展历程、影响及前景,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金融科技等如何共同塑造中国经济的新动力。这本书案例丰富,内容充实,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与机遇。
刘继兴
发布于:天津市网眼查官网入口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